搜索
搜索
媒体中心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

孙智宁:坚守初心,信义善良,企业即人生——从业防水三十余载之体会丨“我与防水40年”主题征文

  • 分类:媒体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0-16 09:0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今年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形成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苏州防水研究院成立,以及《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创刊 40 周年,为庆祝行业这一重大节点,《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开辟了“我与防水40年”专栏,邀请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家,广大建筑防水科技工作者、杂志作者等,以亲历者的角度,回顾行业40年间的重大事件、重大进步、重大变化、重大成就等。 2024年第9期《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刊登了远大洪雨(唐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智宁撰写的《坚守初心,信义善良,企业即人生——从业防水三十余载之体会》专栏文章,现将文章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孙智宁:坚守初心,信义善良,企业即人生——从业防水三十余载之体会丨“我与防水40年”主题征文

【概要描述】今年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形成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苏州防水研究院成立,以及《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创刊 40 周年,为庆祝行业这一重大节点,《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开辟了“我与防水40年”专栏,邀请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家,广大建筑防水科技工作者、杂志作者等,以亲历者的角度,回顾行业40年间的重大事件、重大进步、重大变化、重大成就等。

2024年第9期《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刊登了远大洪雨(唐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智宁撰写的《坚守初心,信义善良,企业即人生——从业防水三十余载之体会》专栏文章,现将文章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 分类:媒体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0-16 09:03
  • 访问量:
详情

导语:

今年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形成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苏州防水研究院成立,以及《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创刊 40 周年,为庆祝行业这一重大节点,《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开辟了“我与防水40年”专栏,邀请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家,广大建筑防水科技工作者、杂志作者等,以亲历者的角度,回顾行业40年间的重大事件、重大进步、重大变化、重大成就等。

2024年第9期《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刊登了远大洪雨(唐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智宁撰写的《坚守初心,信义善良,企业即人生——从业防水三十余载之体会》专栏文章,现将文章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坚守初心,信义善良,企业即人生——从业防水三十余载之体会

孙智宁

 

 

距离我从老家山西万荣来到北京打拼,已经过去30余年。19岁初出茅庐,到现在年近半百,屡屡反思人生之不易,命运之艰辛。人来世间是要承受苦难的,创业做老板的艰难坎坷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和承受。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我的企业也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中一微小的组成分子。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行业兴衰起,尽随时势迁。
 
我没有很高的学历,这与20世纪90年代之前农村的贫穷与落后有关。家中有的孩子有读书深造的机会,而有的孩子则需要早早立事,外出闯荡,我属于后者。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迷茫的,也是勇敢的,虽然没有清晰的方向,但是不会瞻前顾后、束手不前。人总要出来奔生活,我离开老家到北京,刚好借助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伴随着后来30年国家激增的建设需求,踩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风口。
 
我们这代防水人是幸运的,20世纪90年代社会风气朴实,资源相对没有被固化,只要勤奋、灵活,机会很多。首都北京,是山西人出来闯荡的首选之地。我从跑业务开始干起,坐着公交车把北京转遍了,一个月能跑坏一双鞋,最困难的时候,没钱买公交车票还干过蹭车坐这种事。那时候也不懂防水技术,就是一边跑一边学,看工地项目上怎么做施工,用什么材料干防水。勤快、敢闯,很快业务就打开了局面,遇上投缘的项目监理,还会主动给介绍项目。我接到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北京市通州区的改建项目。当时人家问我能不能干,虽然心里有点没底,但是没有犹豫,承接下来。项目顺利完成,我也学习积累了不少防水施工经验。

 

 

市场需求驱动行业发展。1993年,我与合作伙伴一起,办起了我防水生涯第一家作坊式防水卷材厂,生产技术落后,产能很低。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面开花,市场对于防水材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于是我和老乡孙哲大哥决定一起投资开办北京市洪雨防水材料厂,正式开始了成规模生产线的建设并投入运营。那时候我们采用的模式,就像今天的共享工厂一样,我们各自独立拓展市场、销售材料,共享防水材料生产线。再后来,我和孙哲大哥各自独立办厂。

 

 

1990年代,百业待兴。对于防水行业来说,第一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标准刚刚开始确立,防水材料的质量要求有了统一的标准,但市场上的防水材料性能依然参差不齐;第二是与防水卷材生产相关的,国家环保理念还不成熟、要求还很少,配套环保设备还是空白,因此生产过程中的沥青烟气还是比较严重。那个时候,每天看天气、看风向成为常态,老百姓村子在工厂南边,一刮北风我就害怕,就跑到村里去,挨家挨户陪笑脸、说好话。当时就常想,什么时候能彻底解决沥青烟气问题就好了。
 
在北京办厂,不确定因素很多,往往因为土地租期、政府规划问题,不得不搬迁。工厂在北京先后搬迁了5个地方,每换一次,生产设备、厂房办公,全部推倒重来,刚积累点经济基础马上又打回原形。虽然财富在逐渐积累,但没有一天不是担惊受怕的,吃尽了做企业的苦。好在有一群老乡、伙伴互相帮衬扶持,共享资源,共渡难关。我这个人也非常好客,不管是谁来了一定得留下吃饭;老家来京的老乡,需要找工作、安顿的,我也全力以赴帮助;做生意、谈合作,说到做到,讲求诚信。慢慢地积累起口碑,业务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北京和周边地区逐渐打开了市场。
 
2013年,北京的防水产能因为政策原因被要求全部外迁,我们是第一批响应的企业,也开始了我们第6次搬家,一切再一次推倒重来。多方寻找,选择了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作为我们新的发展落脚点。那时候芦台还是一片农场,远大洪雨是开发区引入的第一批企业。刚开始外迁的时候,一方面感叹着要离开在此拼搏了20多年的北京,另一方面又感觉到产能外迁对于我们所有曾经在京的防水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发展跃进机会。后来的发展也证明,外迁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地区产业政策扶持,生产规模都得到了数倍的提升,市场覆盖也从区域逐步走向全国。

 

 

依靠原来老家一起出来合作的伙伴们,人手不够。于是,我们开始招人才、建团队。起初我们对于人力资源、市场宣传、资质认证这些都不懂,财务记账也不专业,开会都不知道如何组织。但是我们可以找懂这些的人才加入进来,推动公司正规发展。大浪淘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公司初创期的元老一方面带着大家一起干,另一方面自己也在不断学习。这些年遇到了很多坎坷、难事,很多都难以言表,但我们都想办法克服了,坚持走了过来。

 

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生产研发和环保装置也持续升级改造,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环保生产。2018年远大洪雨唐山生产基地成为行业首批第二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同年安徽宿州工厂正式奠基建设;2020年公司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同年正式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评定。

 

 

企业有了一定积累,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及行业责任。一方面要保护好远大洪雨这个平台,让几百名员工能够持续有就业岗位,给国家持续纳税,另一方面也要尽自身能力,多做一些有益社会的贡献。从2016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主动联系多地教育局,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我们在2020年1月春节期间就联系了唐山市慈善总会,捐助100万元现金支持疫情防控,同年3月份又捐助了30万元的款物,并支援了多个疫情防控专项医院建设项目。我们还主动参与了地方政府组织的“百企帮千户”活动,捐助贫困家庭。
 

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引领和指导下,从2021年开始,我们连续三年参加了协会组织的“走进社区,诊治渗漏”活动,为残疾人群家庭的渗漏房屋进行免费修缮,帮扶弱势群体;组织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推动行业防水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及标准化施工宣传普及尽一份力量。远大洪雨还积极开展资源共享和专业赋能,与客户共成长,通过举办提升培训营,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发展出路、提升专业能力。

 

 
企业发展30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世界范围三年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不仅让我们重新认知生命,更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活动开展和沟通方式;更进一步,加速触发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整合和泡沫的消散,传统工程建材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加之地缘政治动荡,局部冲突频发,导致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对于我们这些以石油沥青为主要上游原材料的防水企业,更是冲击巨大。
 
如今,摆在我们所有防水企业面前的,是比过往30年更加严峻的考验,能够经受住这一轮经济下行周期冲击的企业必定不会多。“逆势而上”是一句鼓舞人心的话,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十之存一可能就不错了。个人和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违背规律,永远都是与社会的大环境、大趋势同行。我自己是一定程度上的悲观主义者,性格比较保守,这也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风格,因此,远大洪雨在过往的发展中,没有大跨越式的增长,但同时也保住了相对的安全。
 
对于未来,行业面临的考验,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来自于外部环境,更多的是指向企业内部自身,需要有改革和蜕变的勇气。
 
首要的,就是必须持续深化企业的规范经营,这既包括中小民营企业,同样包括头部上市公司。凡事都具备两面性,从不规范到规范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也意味着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流程更加统一顺畅,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往来效率得到提高,错误得以减少。
 
第二,萎缩的市场会倒逼各行各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粗放式的管理进化到精细化运营。虽然这本质就是内卷的过程,但是内卷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就会蜕变为更具竞争力的高水平企业。躬身入局,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是在当下,又有多少防水企业老板,正面临退无可退的尴尬境地?
 
第三,彻底放弃高额盈利的预期,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现金流的安全上。国家高速发展已整整40年,所有人的预期都是向上增长的,愿意承担一定的资金占用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也正因如此,当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时候,当产业链上下游都缺钱的时候,信用体系便难以为继。部分曾经优秀的防水企业由于应收账款高企,没有解决渠道,最终现金流断裂而遗憾退场。我相信,当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市场信用重塑的过程,最终防水行业的业务模式会重新回归正常的“买卖”,付款供货,合规合理。

 

 

第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同三四十年前,我们这一辈防水人从贫穷的老家走出来,走到大城市,走上实体产业发展的道路一样,现在的经济环境同样会逼着所有的防水企业再次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思变求进,拓宽行业品类、寻找蓝海市场、探索新的业务营销模式。
 
如今,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改开后第一代防水人仍然奔走在学习和奋斗的路上,而防水行业也必将迎来更年轻的新生力量。那些站在我们肩膀上,有更广阔的视野,有更先进理念的年轻人,和三四十年前的我们一样,虽然懵懂,但是勇敢,有着更美好的愿景和更远大的目标,不畏惧困难,愿意脚踏实地,愿意学习和吃苦,愿意在建筑防水行业持续深耕,终将会收获事业成功带来的快乐。
 
周而复始,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映射着每一代防水创业者和守业者的人生轨迹。我们谨守诚信之本,崇尚利他之道,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发展的本质,更是人类社会追求不渝并终将实现的目标。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奋斗是获得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石。未来不可知,可知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会让我们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坚定向前。

 

本文同时刊登在9月25日出版的《中国建筑防水》杂志2024年第9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远大洪雨(唐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 ydhyf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编号:冀ICP备19036869号-2